作者:何铭亮
(资料图)
ARJ21-700 图片来源:中飞租赁微信公众号
4月18日,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在印尼正式开启海外首航!
时代财经发现,ARJ21制造商中国商飞已与中飞租赁等达成合作,将以首位海外用户印尼翎亚航空为海外的桥头堡,建立并完善飞机运营保障能力,不断拓展区域内机队规模。
以2015年11月首次交付成都航空开始计算,ARJ21在国内已走过7年。目前,ARJ21累计交付航司100架,运行超20万小时。
同日,航班管家方面向时代财经提供的独家数据显示,刚过去的2023年3月,ARJ21应用最多的为上海浦东与揭阳潮汕之间的往返航线。
来到“千岛之国”印尼之后,ARJ21能否适应这片全新市场,进而为自己赢得更多订单?
ARJ21海外商业首航
当地时间4月18日,一架编号为8B5112的ARJ21飞机从印尼首都雅加达起飞,2小时后平稳降落在巴厘岛伍拉莱国际机场。
这标志着,中国商飞研制的ARJ21飞机成功完成了海外首航。ARJ21定位为中短程喷气式支线客机,航程2225公里至3700公里,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抗侧风能力,适宜印尼的气候地理运行环境。
4月18日,中国商飞副总经理、总会计师吴永良对媒体表示,本次首航标志着ARJ21飞机在印尼正式开启了国际市场运营的“新航程”,并称“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客机海外第一单,也是中国民用飞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。”
ARJ21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户印尼翎亚航空公司是在去年12月。值得注意的是,印尼翎亚航空目前属于中国飞机租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飞租赁”,01848.HK)旗下。
2020年3月,中飞租赁斥资总现金2800万美元(约2.18亿港元),收购AviationSynergy 72.82%的权益,后者间接持有翎亚航空49%的股本权益。国内媒体曾报道,中飞租赁收购翎亚航空目的主要是为ARJ21的首次“出海”铺路。
2021年1月,中飞租赁与中国商飞签署采购60架国产ARJ21飞机的协议,其中30架为确认订单,另30架为意向订单。当时,中飞租赁即称将以旗下航企运营网点为平台,将ARJ21飞机定向投放至东盟市场,打造ARJ21飞机海外运营基地。
印尼翎亚航空即承担着这个角色。目前,其主要运营印尼往返周边的国内外航线,官网上也在就雅加达与巴厘岛之间的往返航线促销。4月19日,时代财经在航空资讯网站planespotters上查询发现,翎亚航空目前仅运营5架飞机,包括4架A320系列以及1架ARJ21。
4月19日,时代财经就本次海外首航询问中国商飞时,相关人士以“(本次首航)以客户为主,商飞层面不宣传报道”为由婉拒了采访。
不过,时代财经注意到,今年3月31日,中飞租赁与商飞营销中心、农行上海分行签署三方《市场开发支持合作协议》。相关新闻稿介绍,中国商飞与中飞租赁将以翎亚航空公司为海外的桥头堡,建立并完善飞机运营保障能力,不断拓展区域内机队规模,积累国产飞机海外运营数据,探索盈利模式,逐步树立品牌。
中国商飞营销中心在该活动中表示,ARJ21飞机出海条件不断成熟,将向首家海外用户提供客户服务和运营支持,未来将努力融入全球民航市场。
国内航司运营91架
国际上,印尼以“千岛之国”著称,岛屿众多,这也让航空运输成为该国出行最便捷、快速的方式。
国际航空运输协会(IATA)曾统计,从世界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来看,按飞机购买量及交易额计算,印度尼西亚仅次于中国,并预计将在2034年成为世界第六大航空运输市场。
市场有传闻称,翎亚航空首架ARJ21将主要负责雅加达-巴厘岛航线。据了解,这是印尼最繁忙的航线,也是全球十大繁忙航线之一。因而,ARJ21的海外首航备受关注。
ARJ21在国内已久经战阵。从2015年首次交付国内成都航空开始算起,ARJ21已经在国内走过7年历程。截至2023年3月31日,ARJ21飞机累计交付航司100架,开通330条航线,通航119座城市,运行20万小时。
4月19日,航班管家向时代财经提供的独家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3月末,国内有7家航司正在如常运营91架ARJ21,其中成都航空运营27架、东航17架、南航16架、国航15架。2023年3月,国内ARJ21日利用率为2.5小时/天,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小时/天。
今年3月,ARJ21执飞最多的航线为上海浦东机场与揭阳潮汕机场之间的往返航线,航班量共有232班次,其中东航ARJ21执飞208班次,南航ARJ21执飞24班次。
“支线客机在国际上竞争激烈。与巴航工业E2系列和空客A220系列相比,商飞的ARJ21在技术创新、市场知名度上仍有一定差距,但在价格和适应性方面具有优势”,飞机资产估值机构VV Avation中国区负责人王翔对时代财经指出,“伴随着ARJ21飞机不断的技术改进升级,以及后续不同衍生型号的陆续推出,如公务机、货机、医疗飞机和气象机等,其市场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。”
“ARJ21在海外成功首航,是中国民航产业扩大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,仍有市场开拓的空间。”王翔说。